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2024国考申论备考,如何快速审题?1(2024国考申论备考:牢记写作“四忌”?1)

[本站 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2024国考申论备考,如何快速审题?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4国考申论备考:牢记写作“四忌”?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本文导读目录:1、2024国考申论备考,如何快速审题?12、2024国考申论备考:牢记写作“四忌”?12024国考申论备考,如何快速审题?1…

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2024国考申论备考,如何快速审题?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4国考申论备考:牢记写作“四忌”?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2024国考申论备考,如何快速审题?1

2、2024国考申论备考:牢记写作“四忌”?1

2024国考申论备考,如何快速审题?1

一年一度的国考又要“隆重登场”了,很多小伙伴也已经蓄势待发。那么在你全力备战申论这门考试的时候,很多同学纠结于申论到底要怎么写?在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已经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审题。审题,是申论作答的基础,更是得高分的前提。俗话说“跑不跑题,关键看审题”,审清题目的重要性已经无可厚非,毋庸置疑!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讲一讲审题如何“快准狠”抓住有用信息。

一、快:审题型

由于不同的题型会有不同的作答思路,所以审清题型是前提。如何才能快速地审出题型呢?一般情况下不同的题型题干中都会有关键词提示我们,比如:归纳概括题题干中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归纳、概括、总结、提炼”等关键词提示;综合分析题题干中一般会出现“理解、看法、见解、启示”等关键词提示;提出对策题题干中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建议、意见、措施、思路”等关键词提示;贯彻执行题题干中一般会以不同的文种(宣传稿、讲话稿、倡议书等)提示;申发论述题这个好判断一般是最后一题写一篇议论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国考出题形式的灵活化,像是写小标题、填空这样的题目本质上也属于归纳概括题。

二、准:审对象

对象是审题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只有审清对象我们才知道这道题目让我们去材料中找什么。“对象”就是不同题型的作答任务,比如:归纳概括题让我们归纳概括原因、影响、措施等,这些内容都是作答对象。审作答对象一定要准确,因为只有审清作答对象才能够明确需要回到材料去寻找的要点方向。

三、狠:审要求

审要求为什么要“狠”呢?!因为有些特殊的要求直接决定了一道题目的致命得分点。那么哪些要求会这么“狠”?这是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2024年国考市地的第一题概括F市的工作大事记。在要求中明确提出“分类合理”这个特殊的要求,这个特殊的要求决定了写要点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分类,评分的时候先看分类再看要点,要点写得再全没有分类也是白搭。足以见得这种特殊的要求有多“狠”!

四、细:审其他

除了以上三点关键的审题要素外,还需要细致地审一审其他要素。主要包括:(一)审范围。即去哪里寻找要点,也就是要明确材料的找点范围。如题干中出现“根据给定资料1”这意味我们回到材料1去找点即可。(二)审问数。即这道题目是一问还是两问。需要大家仔细审出一题两问的情况,一般题干中并列的关联词会提示这是两问或多问。(三)审字数。在回到材料寻找要点结束之后,在书写要点时要注意字数。如不超过300字。则说明在书写要点时最高限是300字,超出字数就无效。

很多申论备考的小伙伴在实际做题时恐怕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一道题目自己在做起来感觉困难重重,总是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点。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那么很显然,你在审题方面恐怕是除了一点问题,需要提升了。审题对于我们答题可谓是十分重要,如果题目审错了,将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窘境。那么如何提升审题能力呢?中公教育专家就在此介绍以下几种小技巧。

一、读题“百遍”其义自见

笔者曾经见过这样一道作文题目:

“给定资料 6”中的划线句子写道:“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就是正能量”。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以《我所理解的“正能量”》为题,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中心突出,观点正确;

(2)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相信很多同学读题后可以确定本题文章的总论点应当围绕“正能量”这一方向进行书写,但是分论点呢?在此如果没有想到分论点的读者同学不妨再将题目尝试着多读几遍试试。相信通过几遍的阅读,很多读者一定能够发现,本题其实在题目中已经将分论点是什么有了提示,即需要从“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这三方面对“正能量”进行阐述。是的,很多同学在审题时单纯一遍的审题很可能对题目中很多有用的信息忽略不计,最终导致作答跑偏的问题,而多次读题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化繁为简,重要信息其实都在题目中

很多同学之所以审题出现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脱离了题目的原意,用自己聪明的大脑无限的联想,于是不断的“跑偏”最终自己的分数也难以保证了。其实对于答题很多时候更要化繁为简,将题目中提炼出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寻找要点即可。例如:

谈谈你对其中划线部分“各个地方的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要‘错位’又‘对位’”的理解。(20 分)

要求:(1)理解深刻,观点正确;(2)语言简洁,条理清楚;(3)不超过 400字。

在本题中,很多同学作答题目往往就迷惑于整个一句话,深陷其中,于是题目究竟要我们找什么往往忽略了。其实不难发现本题启示就几个关键词“人才引进”、“错位”、“对位”。换句话说本题中只要寻找与“人才引进错位”及“人才引进对位”的相关的要点,只要材料中有些许与其含义贴近的要点就要抄写。

审题工作是申论作答得高分的基本前提,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各位同学都能在此有所思考,将题目审好、将分数多拿。

2024国考申论备考:牢记写作“四忌”?1

【真题示例】

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2011年副省]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材料原文】

……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曾是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的一段为三门峡所阻隔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

……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讲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

……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洄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

【分析】

材料中所指的黄河精神: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众多考生考卷中的黄河精神: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

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黄河精神。材料中提到我国几十年来以堵治黄的手段,造成黄河河床不断淤高,以及王景治黄疏堵结合,带来黄河安澜800年的美景。两者对比,结合材料上下文,此处的“黄河精神”绝非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而是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如果考生以“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为黄河精神,需定是脱离材料、文不对题。

第二忌:抄袭材料

不论是逐个击破各题型阶段,还是做模拟试卷综合训练阶段,申发论述题浇熄了很多考生备战申论的热情之火。当你坐在桌前冥思苦想三小时,仍然无法提笔写下一字时;当你在文章写到一半,竟然词穷时。自然而然,会选择从庞大的材料中截取内容。申论材料内容丰富,近几年尤其以案例居多,因此,善于走捷径的考生会从材料中大段大段地摘抄案例、观点,殊不知此时你已犯国考申论文章写作的大忌,申论文章是禁止大篇幅抄袭材料的。因此,申论文章写作,要巧妙利用材料,而非纯粹大段抄袭。

【真题示例】

“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2023年副省]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总字数800~1000字。

【材料原文】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正是在不同的文化长期交融和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今天的地球文明。今天的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兴趣、规模和方式,积极开展各种旅游和探险活动,了解和接触世界文化遗产,从内心深处表现出对文化多样性的渴求。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正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人类是有记忆的,并需要不断地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怀旧”手段,来抚慰心灵和抒发情性。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要把握现在、走向未来,需须先理解过去。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架设了桥梁,也为从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分析】

A考生作文(节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正是在不同的文化长期交融和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今天的地球文明。今天的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兴趣、规模和方式,积极开展各种旅游和探险活动,了解和接触世界文化遗产,从内心深处表现出对文化多样性的渴求。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架设了桥梁,也为从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范文(节选):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仅给我们留存了有形的浩如烟渺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而且还创造了无形的、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骨文、青铜器、长城、故宫……以及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她们是传承中的载体,更是发展的依托,她们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面对这些自然和文化的杰作,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更加深沉、博大。

通过对比发现,A考生作文中的某段内容均截取自材料原文,缺少自己的思想与语言,并会因此导致失分。

第三忌:无限拔高

作为备战公考的考生,理解并掌握我党的重要理论是一项基本素养。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中国梦,我们党总能站在时代的潮头,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进而在理论上创新,从而与时俱进地进行实践创新。然而,如果在申论写作中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缺少需要的联系,一味在理论上拔高,让文章内容与理论两张皮,教条而乏味,也会影响文章得分。

【真题示例】

“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2023年市地]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分析】

B考生作文(节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并不是叫人杞人忧天,什么事都担忧,而是要求每个人在生产生活中更加谨慎。树立忧患意识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所制定的任务目标、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范文(节选):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以安不忘危的思想统筹好、谋划好安全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维护安全的各项工作,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环境里,我们一定能够让中国列车运行得更加平稳顺利!

通过对比发现,B考生的文章对树立忧患意识的作用是生搬硬套、无限拔高。

第四忌:文体不符

近年来,国考申论在材料组织、题目命制上,有时会富有比较浓厚的人文气息。如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文章、结合对“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的思考写文章等,因此,在国考考场上出现了无数抒情散文诗。但是,细数历年国考申论真题,尽管申发论述题目没有明确限定文体,然而根据题目“要求”,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等,可判定为议论文体。因此,写一篇完整的议论文,无疑是考生最好的选择。

【真题示例】

“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2011年市地]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分析】

C考生作文(节选):在这座城市里,你没有别人崇拜的目光,没有被人称赞的成绩,终日忙碌不知为谁谱写着传奇。站在城市的天桥上,回忆着模糊的家乡情景,恍惚间意识到,这是别人的城市我们的家。

范文(节选):城市之间的文化断裂,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使城市和农村出现了大批在城市融不进、在农村回不去的“摇摆人”。这些城乡“摇摆人”,他们根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和力、归属感,然而城市文化对他们又是那么遥远,造成了他们只能游离于城乡的边缘,成了真正的“文化无根人”。

C考生的文章虽然生动、有感情色彩,然而却是抒情散文,不符合申论文章的文种要求。

吸取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申发论述题不论在答题难度,还是分值比例上均是国考的“重磅”题型。只有勤于动笔,多写、多练,跳出文章写作的种种误区,经过千锤百炼,方能在考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好老师、好课程、好服务。


2024国考申论备考,如何快速审题?1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4国考申论备考:牢记写作“四忌”?12024国考申论备考,如何快速审题?1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标签:题目   黄河   材料   要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考路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k6./wenda/8279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