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考试落榜 ♂
没有人不渴望成功,没有人不拒绝失败,然而冠军只有一个。相对于冠军,成功总是少数,失败才是多数,任何人都不能超越这个竞争的法则。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都成了“打酱油”的。“成功的理由可有千条,失败的理由则只需要一条”,了解失败的原因,比学习成功的经验更重要。失败考生的困惑:许多落榜的考生,他们都提出了一些类似的问题:某甲“科班”四年,自以为专业基础不错,为什么败走麦城?某乙是名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为什么也通不过?某丙是学中文的研究生,为什么奋战了几个月申论竟然只考出了30多分?某丁已不折不扣地考了三个地方的公务员,屡败屡战而且勤奋刻苦,但分数为什么还是与成功线相去甚远?是哪块石头绊了我们的脚?公务员考试失败主要原因:(1)八成以上的考生未作必胜的打算,抱着尝试一下的态度。有相当一部分应届毕业过于自信,对公务员的艰巨与困难估计不足,自以为基础不错,问题不大,结果大意失荆州。(2)近八成的考生未精读教材,不少人甚至一遍都没有读完。他们或者认为教材只不过是题型的诠释;有的考生选购的教材质量有问题,建议大家还是要购买正版教材,以教材为本制定好复习计划。(3)有七成多的考生不知道如何对付那浩如烟海的行政题目,只好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对题型理解不透,领会不深。(4)有将近七成的考生做题练习不得法。他们做题没有针对性,或者把做题当成单纯的复习测试手段,不懂得对考题分析和总结,也很少对做题效果进行小结或评价,做题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更谈不上得到实战训练与体会的层次。江苏中公教育建议大家找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练习,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做各地方近两年试题练练。(5)有六成多的考生未安排时间专门复习,只在考试前一个月下意识地复习。(6)有五成以上的考生反映,由于缺乏经验,对公务员考试这种素质测试的考试不适应,临场发挥不好。有的表现为题速感差,答题时间不够,或时间紧未检查,或漏了题未做。有的则表现为不适应量大活细的涂卡作业,犯了自己都不可原谅的低级错误。还有的由于考前身心调整不到位,在考场上体力不支等等。(7)还有一半左右的考生复习没有计划,完全是跟着感觉走,根本不了解公务员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复习。(8)近一半以上的考生复习的内容不平衡,对一些分数比例小的内容干脆放弃,例如很多考生认为时事政治的内容仅占总分的很小的比例,就对时事政治置之不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其一,复习时事政治并不难也不一定要花很多时间,建议对时事政治资料进行浏览时的复习,带着兴趣来浏览,增加对国内外大事的了解,做一点测试以巩固记忆。如果连一些最起码、影响深远的国内外大事都不知道而失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了。其二、公务员的竞争是激烈的,有时一、两分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想,所有的考生都不愿意一两分的差距而与公务员队伍失之交臂吧。以上种种失败的因素,若究其根源,除考生的动因和信心之外,最终均可归结为对公务员考试的特点认识不深,对公务员考试的规律知之甚少,学习和应试方法不对路。“走错了路的人,是无法到达目的地的”,方法决定成功!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考试退费 ♂
考生如涉及以下情况:(一)网报考生放弃参加考试的,可于2023年12月19日0:00至12月21日24:00期间,在线提交退费申请,经审核后退返已缴纳的考试费用。由北京市人事考评办公室统一办理退费,费用将原路径退回,请考生耐心等待。注:仅为在系统中确认放弃考试的考生办理退费。(二)涉密考生若确认放弃考试,我办工作人员将联系您处理退费相关事宜,请保持预留的本人手机号畅通。注:仅为在系统中确认放弃考试的考生办理退费。(三)考生如选择不在北京参加考试,去外省市参加考试的,无需再次缴费和退费,按照准考证上的要求正常参考即可。
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考试需要 ♂
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中国国籍、拥护中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有正常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具备任职位要求条件。
除了毕业生为应届生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也算是应届毕业生。
规定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可按应届毕业生对待:
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上述中户口、档案、组织关系未落实的,无论是保留在学校所在地,还是保留在生源地的,均可按应届毕业生对待。但要注意的是,非统招的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夜大、电大等)不按应届毕业生对待,即使是毕业的当年,也不属于应届生。
服务基层人员服务期满当年,可报考限应届毕业生报考的职位: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的人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当年,可以报考限应届毕业生报考的职位。这类人按照国家政策,户口和档案是可以在学校保留两年的。
标签:考试 考生 毕业生 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