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公务员考试瞎蒙(公务员考试瞎蒙能过么)

[本站 公务员考试瞎蒙♂1、瞎蒙乱混肯定是醉容易失分的;2、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各题型分值分布如下:行测常识判断分值分布:考查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常识,总共20道题,每题分值在分左右。行测言语理解分值分布:选词填空20道题,片段阅读20道题,总共40道题。每题分数在至分左右。…

公务员考试瞎蒙

1、瞎蒙乱混肯定是醉容易失分的;2、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各题型分值分布如下:行测常识判断分值分布:考查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常识,总共20道题,每题分值在分左右。行测言语理解分值分布:选词填空20道题,片段阅读20道题,总共40道题。每题分数在至分左右。行测判断推理分值分布:定义判断10道题,图形推理5道题,类比推理10道题,逻辑判断10道题,总共35道题。每题分数在至分左右。行测数学运算分值分布:总共10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行测资料分析分值分布:分为三份资料,每份资料有5道题,总共15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公务员考试瞎蒙能过么

但还是不提倡裸考,因为不是每次运气都那么好。裸考,一是指什么加分都没有的,仅凭考试成绩报考高一级的学校,二是指没经过任何..但还是不提倡裸考,因为不是每次运气都那么好。裸考,一是指什么加分都没有的,仅凭考试成绩报考高一级的学校,二是指没经过任何..但还是不提倡裸考,因为不是每次运气都那么好。裸考,一是指什么加分都没有的,仅凭考试成绩报考高一级的学校,二是指没经过任何..

公务员考试矛盾分析法题目

利用矛盾解决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真假话问题

一、寻找“矛盾关系”

当题干中有多个判断命题,并以对话形式给出,同时规定几个判断中有一真、一假、多真多假等情况时,我们可以考虑用矛盾关系来解题。我们知道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一定是一真一假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观察题干,找出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再根据题干所给的真假性的论断,判定除矛盾命题之外的其他命题的真假性,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例题1】在某次税务检查后,有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

丙: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有纳税。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税

B.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税了

C.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税了

D.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中公解析】答案选C。甲的话“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和丙的话“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题干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属实,所以乙和丁说了假话,则排除了A、B选项。因为乙说了假话,所以可以退出陈老板纳税了,所以排除D选项,此题答案为C。

二、创造“矛盾关系”

有的时候,当题目中的矛盾关系并不明显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题干信息中包含的关系去创造矛盾关系,从而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这就需要考生一定要准确把握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定位。

【例题2】某机关田径运动会有3个短跑项目,分别是60米、100米和200米。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种,而且三人参赛的项目还不一样。小张、小王和小李作了以下猜测:

小张:老张参加了60米,老王参加了100米。

小王:老李没参加100米,老王参加了60米。

小李:老张没参加60米,老王参加了200米。

如果他们的猜测都对了一半,则以下哪项为真?

A.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200米、100米和60米

B.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60米、200米和100米

C.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100米、60米和200米

D.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200米、60米和100米

【中公解析】答案选A。这个题直观看来不存在矛盾,但根据题意,三人参赛的项目不一样,他们的猜测都对了一半,所以我们可以把整个信息看成是6个判断,这时就行成了3真3假的关系;其次,观察判断可知,对老王的判断猜测了3次,并且都是不同的判断,而老王只能参加1个项目,所以这3个判断中一定是1真2假的关系,那么也就意味着剩下的判断是1假2真的关系;再次,观察剩下的判断,对老张的判断能形成矛盾,也就是1真1假的关系,所以我们可知,“老李没参加100米”这个判断一定为真,所以排除B、D,“老王参加了60米”为假,排除C。最后,所以正确答案是A。

更多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网页链接

公务员考试矛盾到底是什么

你好,中政行测很高兴为您解答。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两个命题不可同真,不可同假。两个概念相互矛盾,其外延不重合,且其论域中除了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外,没有剩余。比如“生”和“死”。其实对于你所问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小明及格了”与“小明没及格”这是在说明事实,只能一真一假。而加上“必然”一词,"小明必然及格了"是一种推断,必然性推断的矛盾命题应该是可能性的否定推断,那么这个推断的矛盾命题就是“小明可能没及格”,“小明必然没及格”仍然是一种必然性推断,从逻辑上说“小明必然及格”,“小明必然没及格”这两者推断都还有可能性的推断没有涉及,即外延重合了,而当两个概念相互矛盾时,外延是不重合的,所以“小明必然及格”,“小明必然没及格”,这两者就不算是矛盾命题。矛盾命题是逻辑知识的基础知识,更多详细的讲解可登陆。

公务员考试矛盾命题出几个

很多同学在判断推理复习过程中,经常会觉得真假话问题毫无思路、无从下手。其实真假话问题技巧性还是很强的,我们在做题过程中,要明确每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找准矛盾关系,理解矛盾关系的最大特征就是互为一真一假,这样再去做题的话就会简单许多了,这有一道格燃教育的例题你可以看下:1.一件盗窃刑事案件中,警方抓获了甲、乙、丙、丁四名犯罪嫌疑人,对他们进行质问,他们是这样说的:甲:是乙作的案;乙:是丁和我一起作的案;丙:丁是案犯;丁:不是我作的案。且四句话只有一句是谎言。如果以上为真,则: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丙;B.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乙;C.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乙和丁;D.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乙这道题中虽然出现了四句话,且只有一句话为真,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其实我们分析每一句话之间的联系,能很快找到丙和丁互为矛盾关系,根据矛盾的定义可知丙和丁必有一真一假,剩下的甲和乙两句话就必为真话了。【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中丙丁的话互为矛盾关系,即必有一真一假,故甲与乙的话皆为真话。根据乙的话可知丁作案,所以丁的话为假话。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矛盾   关系   判断   参加   考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考路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k6./wenda/595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