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言语怎么复习 ♂
速度:公务员考试行测不是所有题你都要做完的。有些题就是要扔的,毫不犹豫的扔掉,不要浪费你5秒时间。
但与此同时,该拿分的题目必须拿到分。
平衡:平衡的意思是你要对公务员考试各个模块有全局性的掌控,如果你想考到70分以上。
公务员考试数量是硬着头皮也要学了;如果言语和判断正确率突破不了90%,那么资料的正确率必须保证,必须刷到80%以上。
公务员考试言语的复习建议:
1、听课学方法 :先总结各种题型的思路和方法,再去通过做题来熟悉和练习方法,慢慢抛弃想当然的语感。
言语是看似简单实际高深的一个模块,别小看了它,这个模块的分数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拿。
2、总结总结总结:除了总结词意,选项也是你要总结的。
公务员考试4个选项中哪个是无中生有,哪个是无关选项,哪个是偷换概念,你都要明白出题人的心机,这样才能真的明白正确选项的价值啦,这部分我真是按照英语阅读题来扣的,搞明白每个选项存在的意义,再做题你一眼就能看穿他们,直奔正确选项。
公务员考试言语部分题型的备考方法小编就说到这里了,祝愿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上岸。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干货,备考技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公务员考试言语怎么提升 ♂
您好,江西华公为您服务。言语理解题题量大、文字多且题型复杂,是考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过程中对行测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的共同感受。一般来讲考生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大都会有一个相同的思路,就是按照最为传统的做题方法来解题,以片段阅读为例,一般是先读题,然后看选项,接着排除不相干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考生受到这种固定思维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这样循序渐进的做题方法,它对于做题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将它完全照搬于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则会事倍功半。下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为你讲解一些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技巧众所周知,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题量一般为40题,每道题难度不等、平均做题时间要控制在50秒以内,要想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既能把简单题轻松拿下,又可做好绝大部分的难题,达到速度和效率的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备考练习中既要掌握好言语理解与表达各种题型的做题基本功,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一些能够快速解题的小窍门,也就是解题秒杀技巧,这样一方面可以快速准确解题,另一方面又能节约考试时间,最终必将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部分的分数。一、秒杀技巧一:标点符号在言语题中,“‘’”、“?”及“、”很有可能为正确解题立下汗马功劳。【例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幼稚工业或成熟工业一旦被政府所“保护”,就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团体,从而对政府产生新的压力,迫使其进一步实施“保护”,使暂时的保护演变为永久的保护。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政府“保护”的有可能是幼稚工业,也可能是成熟工业B. 受政府“保护”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C.政府的“保护”会由暂时演变为永久D.政府的“保护”能对工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解析】引号在很多公务员考试试题中多次出现,常展现出的作用是表示讽刺和否定。文中“保护”二字显然是含有贬义的,考生明白这个道理后便可迅速选出正确答案为D。【例题】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12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11 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A.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C. 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解析】文中出现了问号提出了一个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很显然四个选项一扫变知D为正确答案。【例题】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孜孜不倦B. 坚忍不拔C. 按部就班D. 一丝不苟【解析】顿号“、”是中文中特有的标点,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看到空格后有“、”,即可立刻选出与“日积月累、不断求知”表示近义并列关系的“孜孜不倦”。二、秒杀技巧二:关联词【例题】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文明使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民族越来越相似,按照德国人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的说法,文明是一个群体社会中大家按照统一规则生活,就好像按照一个节拍跳舞,不至于踩到脚一样;而文化使一个民族与别的民族不同,它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规则而是习惯。其实城市化也可以这样看:城市迅速发展,摩天大楼变成城市象征,这其实是现代文明在世界各个角落强势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又希望文明不要压倒文化,“同一”不要消灭“差异”。这段文字意在:A.质疑现代文明忽略民族个性的趋势B.探究城市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关系C.强调城市化进程中保存文化的必要性D.比较文明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不同影响【解析】文段出现转折关系词“但是”,很显然文段阅读重点便在转折之后即强调城市化进程中保存文化的必要性。关联词在文段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句与句之间关系承载的载体,同时也是文段主题句的标志所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关联词有五种类型,包括转折、递进、结论、必要条件和并列。因此考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关联词的标注,从而快速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三、秒杀技巧三:行文脉络【例题】近日,有能源专家指出,目前全国不少城市搞“光彩工程”,在当前国内普遍缺电的形势下这是不适宜的。按照上海电力部门的测算,上海的灯光工程全部开启后,耗电量将达到20万千瓦时,占整个城市总发电量的2%,相当于三峡电厂目前对上海的供电容量。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搞“光彩工程”对国家和人民无益B.现在不宜在各地推广“光彩工程”C.上海整个城市的总发电量不高D.上海的灯光工程耗电量惊人【解析】文段很明显是一个总分结构,作者先说观点,接着举例。考生做该题时快速明白文段结构后便可迅速找到答案B。片段阅读中常考出现的行文脉络结构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分总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着重培养自己把握行文脉络的能力,把握了文段的行文脉络,也就把握了整个文段的灵魂,由此便可获取迅速解题的制胜法宝。四、秒杀技巧四:找重点信息【例题】很多人认为动力是一块馅饼,会从天而降,幸运地砸在自己头上,他们意识到自己缺少动力,却还在______,期望动力哪天能无缘由地突然撞到自己身上。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眼欲穿B.翘首以盼C.浮想联翩D.守株待兔【解析】该文段重点信息在最后“期望动力哪天能无缘由地突然撞到自己身上”,很显然是对空格的解释,由此可快速判别答案为D。文段中的重点信息对于考生寻找正确答案有着直接且明显的提示作用,因此考生在做题过程中要有一双快速发现提示信息的慧眼,从而迅速找到答案。如有疑问,欢迎向江西华公知道提问。
公务员考试言语成语刷题 ♂
1.万人空巷: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句。
3.空穴来风: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4.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5.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6.噤若寒蝉:该成语表示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就像秋天不叫的蝉。
7.火中取栗:源自法国作家拉.封登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险,结果白吃苦头自己还没有得到好处。
8.不赞一词:"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9.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前嫌、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或困难迅速克服。
10.惨淡经营: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
1l.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12.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
13.下里巴人:古代楚国的曲,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种较通俗的歌。
14.侧目而视: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
15.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更多容易望文生义和用错对象的成语以及高频考点的点此查看。
公务员考试言语成语实词 ♂
【导语】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填空是让很多考生头疼的,逻辑想要做的好,一定是要语义理解+词语辨析一起,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对于考生来说,行测的每一分都显得尤为关键。常识部分在行测试卷中占比较大,但大多数考生得分率太低,为了提升考生这方面的竞争力,大家要靠平时的积累与做大量的题目来巩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备考复习,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省考公务员行测高频成语盘点,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1. 【积重难返 根深蒂固】
积重难返: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坏思想作风或坏习惯,很难改变。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差异:“积重难返”侧重旧习或旧思想很难改变,“根深蒂固”侧重基础牢固。积重难返后一般跟的是不好的事情,根深蒂固可以形容坏习俗、坏习惯,也可形容好的东西。
2. 【捉襟见肘 顾此失彼】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借以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亦比喻成资金、物质条件以及能力上的匮乏或欠缺。
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差异:都有“处境窘困,穷于应付”的意思。不同点在于: “捉襟见肘”侧重于指窘困,具有形象色彩,常形容经济困难; “顾此失彼”侧重于指穷于应付,常形容做事无法照顾
全面。
3. 【五花八门 琳琅满目】
五花八门: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差异:“五花八门”侧重于花样多或变化多端,“琳琅满目”侧重于美好的事物多;“琳琅满目”适用范围较窄,常形容商品、装饰品、工艺品等美好的事物,“五花八门”范围较广。
4. 【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差异:两词语为易混淆词语。“不以为然”侧重不认为是对的,“不以为意”侧重轻视。
5. 【日新月异 翻天覆地】
日新月异:是指每天每月都有新气象,形容事物进步很快。
天翻地覆:形容发生根本的变化。也形容秩序大乱。
差异:两个词语都能形容变化,但是“日新月异”更侧重于变化的快,而“翻天覆地”更侧重于变化的大。
以上就是2021省考公务员行测高频成语盘点,当然公考中常见成语还有很多,需要大家自己下去不断积累,你才能成为一本中华小词典,才能在逻辑填空这部分取得更好的成绩,行测逻辑填空就是诸多考生难以提分的一个版块,而常识的学习,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祝大家成功!
公务员考试言语成语辨析 ♂
Ⅰ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轻松辨析国考行测中的高频成语(丽江地区)
第一组: 【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泥沙俱下】释义:指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 【鱼龙混杂】释义: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良莠不齐】释义: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杂在和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差异分析: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泥沙俱下】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适用范围较窄,一般情况下只用于人。 第二组: 【鬼斧神工】【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释义:像是鬼神制造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巧夺天工】释义: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差异分析:适用范围有所不同,【鬼斧神工】一般用于形容大自然景物的神奇;【巧夺天工】多用于形容人的技艺精湛。 第三组: 【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释义:鞭子虽长,也不能打到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望尘莫及】释义: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差异分析:两词含义侧重有所不同。【鞭长莫及】侧重因某种原因或条件的限制不能做到某事。【鞭长莫及】侧重在能力等方面与他人相比差距较大 第四组: 【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林林总总】释义:形容人和事物众多。 【五花八门】释义: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琳琅满目】释义: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差异分析:含义侧重有所不同,【林林总总】侧重多而杂乱;【五花八门】侧重花样多 或变化多端;【琳琅满目】侧重美好的事物多。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琳琅满目】使用与美好的物品,多用于商品、装饰品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适用范围较广
Ⅱ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100组高频成语辨析
颐指气使态度傲,改弦易辙态度变 不绝如缕声细长,屡试不爽都不错 知微见著小见大,扬汤止沸不彻底 未雨绸缪先准备,出奇制胜不带宾 文不加点一气成,无可厚非本有错 不刊之论删不得,明日黄花过时物 改弦更张制度变,评头品足挑毛病 敬谢不敏婉推辞,耸人听闻多夸大 釜底抽薪才彻底,汗牛充栋藏书多 罄竹难书罪恶多,休戚与共同祸福 师心自用太自负,狗尾续貂坏接好 左右逢源事圆滑,不容置喙莫插嘴 不绝如缕情势急,风声鹤唳太惊恐 振振有词强夺理,浅尝辄止重表面 同舟共济共患难,骇人听闻真正怕 鳞次栉比屋多齐,沆瀣一气是小人 粉墨登场政客坏,十室九空人口少 噤若寒蝉不敢声,目无全牛技艺熟 天马行空诗书文,执迷不悟不省悟 殚精竭虑要学习,苦心孤诣勤钻研 处心积虑带贬义,差强人意还满意 浩如烟海资料多,三人成虎谎变真 罚不当罪处罚重,无所不至坏事多 不负众望不辜负,不瘟不火恰到好 不可理喻太蛮横,如沐春风受教化 胸无城府无心机,空穴来风有根据 韦编三绝太刻苦,庆父不死制动乱 倚马可待文思敏,万人空巷真热闹 首当其冲遭头炮,不名一文太贫穷 以邻为壑嫁祸人,望其项背可赶上 谁执牛耳有权威,心劳日拙费心机 感同深受代谢人,言不及义话无聊 厚此薄彼有区别,别无长物是贫穷 安之若素如平常,不可名状说不出 暴虎冯河勇无谋,得意忘言相默契 步人后尘模仿人,开门揖盗招祸患 七月流火天气凉,仰事俯畜养一家 得陇望蜀贪无厌,移花接木暗更换 独树一帜自一家,明火执仗是强盗 绵里藏针内心毒,想入非非思想奇 遇人不淑嫁错人,赏心悦目心舒畅 耳熟能详听得多,莫衷一是有分歧 耐人寻味意味深,半斤八两带贬义 左右为难难决定,格格不入不协调 济济一堂人才多,置若罔闻不理睬 化为泡影未实现,重整旗鼓败再来 目不交睫睡不着,隔岸观火看热闹 贻笑大方内行笑,东山再起任要职 跌宕起伏变化多,蔚然成风好风气 鱼目混珠假乱真,各有千秋有特色 上下其手暗作弊,呼之欲出指人物 痛心疾首是痛恨,琳琅满目好事多 相得益彰是配合,指日可待好事现 卓尔不群超常人,唇齿相依关系密 各司其职尽职责,管窥蠡测小见大 春意阑珊氛围衰,在劫难逃是灾难 痛不欲生很悲伤,大快朵颐享口福 如出一辙是相似,同室操戈内部争 亦步亦趋乱模仿,歧路亡羊误歧途 泥牛入海不复返,裹足不前有顾虑 长此以往情况坏,百里挑一人出众 隔岸观火只旁观,更仆难数人事多 骨鲠在喉好难受,顾影自怜人失意 顾影自怜自欣赏,过犹不及好过头 海外奇谈无根据,含沙射影暗诽谤 含英咀华细琢磨,汗牛充栋书籍多 好高骛远不实际,河清海晏世太平 恒河沙数数量多,呼天抢地极悲痛 狐死首丘不忘本,狐死首丘念故乡 虎踞龙盘地势险,怙恶不悛恶不改 花里胡哨不实在,缓不济急行动慢 恍如隔世太沧桑,毁家纾难捐家产 讳疾忌医掩缺点,火烧火燎身体热 火烧火燎心中焦,祸起萧强内部乱 积不相能不和睦,吉光片羽指文物 佶屈聱牙不顺口,间不容发间距小 间不容 *** 势急,见风是雨判断错 见风使舵含贬义,见缝插针善利用 江河日下情况糟,胶柱股瑟太固执 焦头烂额很狼狈,矫揉造作不自然 竭泽而渔重眼前,戒骄戒躁防骄躁
Ⅲ 涨分,行测考试72对高频成语辨析
在公考中,什么题目最让你头疼呢?我猜大部分人的回答是逻辑填空。逻辑想要做的好,一定是要语义理解+词语辨析一起,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那今天中公教育就为大家辨析一些公考中的高频成语,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成语、记忆成语。 1. 【积重难返 根深蒂固】 积重难返: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坏思想作风或坏习惯,很难改变。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差异:“积重难返”侧重旧习或旧思想很难改变,“根深蒂固”侧重基础牢固。积重难返后一般跟的是不好的事情,根深蒂固可以形容坏习俗、坏习惯,也可形容好的东西。 2. 【捉襟见肘 顾此失彼】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借以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亦比喻成资金、物质条件以及能力上的匮乏或欠缺。 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差异:都有“处境窘困,穷于应付”的意思。不同点在于: “捉襟见肘”侧重于指窘困,具有形象色彩,常形容经济困难; “顾此失彼”侧重于指穷于应付,常形容做事无法照顾 全面。 3. 【五花八门 琳琅满目】 五花八门: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差异:“五花八门”侧重于花样多或变化多端,“琳琅满目”侧重于美好的事物多;“琳琅满目”适用范围较窄,常形容商品、装饰品、工艺品等美好的事物,“五花八门”范围较广。 4. 【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差异:两词语为易混淆词语。“不以为然”侧重不认为是对的,“不以为意”侧重轻视。 5. 【日新月异 翻天覆地】 日新月异:是指每天每月都有新气象,形容事物进步很快。 天翻地覆:形容发生根本的变化。也形容秩序大乱。 差异:两个词语都能形容变化,但是“日新月异”更侧重于变化的快,而“翻天覆地”更侧重于变化的大。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先带大家辨析这5组公考中常见的成语,当然公考中常见成语还有很多,需要大家自己下去不断积累,你才能成为一本中华小词典,才能在逻辑填空这部分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每位即将考试的小伙伴都能取得一个自己满意的好成绩。
Ⅳ 如何轻松辨析国考行测中的高频成语
2024年国考如何轻松辨析行测中的高频成语 在国考行测中,我们会遇到一类经常会考的题目——逻辑填空。一般情况下逻辑填空的题量在20道左右,常以两空、三空为主。两空题目每道考查8个词语,三空题目每道考查12个词语,相对来说考查的词汇量还是非常大的,这就需要考生在平常有一定的积累。那么今天就带大家做一些积累,一起来辨析国考中的常见高频成语。 第一组: 【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泥沙俱下】释义:指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 【鱼龙混杂】释义: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良莠不齐】释义: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杂在和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差异分析: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泥沙俱下】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适用范围较窄,一般情况下只用于人。 第二组: 【鬼斧神工】【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释义:像是鬼神制造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巧夺天工】释义: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差异分析:适用范围有所不同,【鬼斧神工】一般用于形容大自然景物的神奇;【巧夺天工】多用于形容人的技艺精湛。 第三组: 【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释义:鞭子虽长,也不能打到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望尘莫及】释义: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差异分析:两词含义侧重有所不同。【鞭长莫及】侧重因某种原因或条件的限制不能做到某事。【鞭长莫及】侧重在能力等方面与他人相比差距较大 第四组: 【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林林总总】释义:形容人和事物众多。 【五花八门】释义: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琳琅满目】释义: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差异分析:含义侧重有所不同,【林林总总】侧重多而杂乱;【五花八门】侧重花样多 或变化多端;【琳琅满目】侧重美好的事物多。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琳琅满目】使用与美好的物品,多用于商品、装饰品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适用范围较广。
Ⅳ 公务员考试必看成语辨析
一、考查力度——不断加大从2007年行测言语理解部分将选词填空作为一个稳定的考查题型以来,成语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是不断加大的。年份题量 2007 2 2008 7 2009 11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2007年只有两道题,在2008年就激增到了7道题,在2009年更是占到了一半以上,达到11道之多。从此可以看出在选词填空之中成语考查力度在明显加大。二、考查方式——组合考查 1.与实词混合考查。成语类的题目在2007年只有两道题目,并且这两道题目都是单独考查的成语的用法。在2008年和2009年的成语类题目中,分别有5道题和6道题是和实词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占成语类试题的绝大部分,所以成语加实词的考查方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多空都选成语。随着题目难度的加大,在选词填空之中往往会出现多个空的题目。在2009年的试题中,第30题和第39题不仅是多个空的题目,而且两个空都是成语,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得出正确答案的难度。三、考查角度——复杂多元从成语类试题考查的角度来看,该类试题的考查角度也在逐渐的复杂化。早期的题目中,成语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易误用成语的考查上,掌握了此类成语解题难度不大。但是,现在又逐渐加大了对常见成语的考查,重点考查常见成语的侧重点的不同,增大考试难度。例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第36题: 2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的事情。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其自然B.顺理成章C.水到渠成D.司空见惯选项之中的四个成语并不会引起歧义和望文生义的误用,但是放在句子之中具体辨析侧重点的不同,并不是每一位考生都能够选出正确答案的。那么在这种成语类试题逐渐加大考查力度和难度的情况下,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之中,如何准备成语类题目的考试呢? 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在备考成语辨析试题的过程中,根据成语辨析题在考查角度上的特点,结合其考查形式从积累入手:一方面,考生要注意对易误用的成语的记忆。比如“文不加点”、“不刊之论”等等,不要望文生义;“筚路蓝缕”、“休戚相关”等要注意适用对象;“始作俑者”、“高谈阔论”等要注意感 *** 彩。这要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保证在做题目的时候,在实战之中不至于犯低级的错误。另一方面,注意常见成语的积累。常见成语的准备可以从国考和地方的考题之中寻找。仔细分析会发现在常考成语部分是存在着很多成语的重现,这并是巧合现象,这符合这些成语是常用成语的情况的。比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30题出现了“A.自上而下不可逆转B.一呼百应铺天盖地C.有条不紊举世瞩目D.运筹帷幄波涛汹涌这样”一些成语。实际上其中的“举世瞩目”这一成语在国考的2003就出现过“A.界限举世瞩目B.界限举足轻重C.范畴举足轻重D.范畴举世瞩目”另外,2008年考查的“顺其自然”,在2009年再次考查。这种重复考查的现象也出现于国考和省考的交叉之中。例如,2008年湖南省就考查了“A.相差甚远B.各有所求C.截然不同D.南辕北辙”这样四个成语。其中的“南辕北辙”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考到了,而且这两道题都是在考查表示事物有区别这一意思的成语。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务员的备考过程之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题目之中的信息,注意日常的积累。这样在考试之中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公务员考试网建议各位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充分挖掘历年真题中包含的信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积极备考。最后祝愿各位考生最终在国考的道路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Ⅵ 公务员考试行测成语辨析400条(4
选D.因为自怨自艾\垂头丧气\怨天尤人都属于外向行为词,而这个空之前的孤独\苦恼则属于内向行为词,所以排除了前3个选项
Ⅶ 行测专项5高频成语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类的题目更需要技巧,这些技巧是和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相连的
Ⅷ 行测成语辨析题怎么做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成语辨析题:
首先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原意、引内申义及比喻用法,结合容题目表达的各种特点,通过比较成语的准确含义、感 *** 彩、特殊用法、使用范围、搭配特点、语法功能、语句的逻辑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甄别。
(可查看行测复习资料掌握答题技巧)
做题过程中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 轻重适度 的成语,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注意辨析成语之间在 适用对象 上的区别,避免误用。
成语的 感 *** 彩 分为褒义、贬义、中性。运用成语时,因为目的、场合、对象等不同,需使用不同感 *** 彩的成语,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做题时,需注意成语感 *** 彩的不同,并进行有效辨析。
成语从 词性 上大致可分为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词性,选择句法功能与语境相吻合的成语。
Ⅸ 行测备考:187条公考言语理解高频成语
2018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于2024年12月10日上午11点结束,经考生回忆,相较往年,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比较常规,考查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文章阅读四大题型,文章阅读仍作为区别题型仅在副省级试卷中出现。 一、逻辑填空高频成语再现 逻辑填空依然考查语境分析和词语辨析两大考点,考查的词语类型包括实词和成语,特别是成语,今年又出现了很多的高频成语,如密不可分、交相辉映、休戚与共、兢兢业业、适可而止等。 二、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常规考查 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的考查和往年基本保持一致,以主旨观点题为主,其他题型涉及细节判断题、承接叙述题等。考查的材料内容包括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 语句表达仍考查语句衔接和语句排序两种。 三、文章阅读篇幅加长,阅读量有所增加 2017国考文章阅读作为区别题型出现在副省级考试中,2024年延续去年,副省级仍考查两篇文章阅读,文章材料均为科技类文章,包含“基因”、“第六感”等科技素材。但和去年相比,文章篇幅明显长于去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此题型的难度。从具体的考查内容来看,涉及语段衔接题、细节判断题等题型,特别是细节类题目考查近5题,由此可看出文章阅读的命题特点——主要考查考生对细节信息的把握能力以及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标签:成语 考试 考查 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