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会看年龄嘛知乎 ♂
报考1.每个地方收入差距很大,有年薪30多w的,也有年薪3w多的,当然,无论到手多少,在当地基本上处于中上水平,一线城市的除外。2.如果你是应届生,考公意志非常坚定,复习备考认真,恭喜你已经超越了90%的应届选手,成公的路上并没有想象中拥挤,打酱油尝试考试的太多太多了,大家要么觉得考上太难,要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认真准备,对不起这些兄弟姐妹只能陪考(其中也包含当年年幼无知的我)。3.应届生身份太太太重要了,如果你铁定想考上,保留2年应届生身份的政策一定要用上(毕业就考上的幸运儿就当我没说),如何保留请问学院导员。4.报名填写信息要实事求是,不要随便填,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党员面貌这些在后面政审阶段都会仔细审核的,有留级复读、没签合同、未缴社保的的情况,相关经历都不能乱填,否则就是埋雷。5.选岗的时候,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中办人人都想去,但是可能因为专业不对口或者实力够不着,乡镇竞争相对小上岸率高,但去了以后可能还得通过遴选二次“择业”,有的一开始就想着满5年服务期走遴选“曲线救国”,这条“曲线”变数太多太难圆满啦,综合自己的专业、学历、志向、实力统筹作出选择,后面就不用再折腾了。6.公务员说到底是一份谋生职业,上岸后的幸福感是由工资收入、生活环境、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综合因素决定,前三项我们可以提前做功课,但是第四项得靠命,如果遇到极少数的奇葩领导或同事,只能开阔自己心胸,学会妥协和接受。7.如果你还在报考阶段就听身边人说“上面没有人考不上”,你就全当做他是空气好了,现在笔试、面试、政审体检都很规范公平公正透明,这类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上古时期,你见过身边已经上岸有谁跟你说过,公考不公平么?如果你身边人觉得你没希望考上,甚至还有冷嘲热讽的,一笑而过即可,用你的努力和实绩让他们闭嘴。8.报考时如果在专业方面或者其他条件上不确定、有疑问,不能心存侥幸,可以打电话跟招录机关工作人员询问确认清楚,不要担心自己老是打电话骚扰工作人员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们跟你笔试面试选拔没啥联系。9.如果你报考的是中央部委,报名表信息填写要更认真,奖惩栏要尽量把你所获得的荣誉写上去,因为面试的时候考官都能看到。10.无论你是来自top10还是出身三本,能决定进入面试的只有你的笔试成绩,能让你笑到最后的,是你展现出的实力,这场竞争很公平,高考第一次决定命运走向,公考无疑可以二次改变命运。行测11.行测130道题目,本来都不打算让你做完啊,气定神闲搞定95道错误加放弃35道,要比匆匆忙忙火急火燎做完错50道更有意义,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实力。12.常识可以放弃治疗,不用听视频、看专项教材,这一块投入之后基本上没有产出,因为面实在太广了,拿到一道题结合自己的常识去理解推理即可,复习时间有限,不要花在对你得分没有提升的地方。13.片段阅读,不要顺着题目第一个字开始读,要先看设问,按照“设问——正文——选项”的顺序,有的方矢的去找答案,解题速度才会更快。14.选词填空,技巧本身比较简单,文段逻辑关系、感情色彩都是好把握的,到最后PK的还是两个相近词的区分,往往这时候会犹豫不决,其实你的犹豫并不能提高你的正确率,反而时间会白白流逝,考场上别纠结,直接根据潜意识作选择吧。15.资料分析太太太重要了,当时师兄上70就是靠资料分析拿了满分(常识和数量都是我的弱项),这是唯一可以确定通过努力拿到高分甚至满分的科目,平时备考要放在头等位置,正式作答要放在前两部分,保证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拿下他。16.逻辑推理这个版块,如果你想学透学好,可以专攻一下MPA/MBA逻辑推理部分,行测难度相比而言还略低一些。17.图形推理,平移、旋转、翻转;点、线、面、封闭空间...这些基本技巧掌握了,可以每天练习20题,每天重复训练,敏感度和鉴别力会持续提升,到了考场之上,一眼看不出来的,往往超出了能力范围,果断放弃就好。18.定义判断,最后更多考察我们的换位思考能力,需要跳出自己的主观认知判断思考问题,解题技巧就那么多,思维转过来了,拿到八成分数不难。19.数量关系,对多数人来说都比较难,但又不能完全放弃,否则跟70无缘,把最基本的工程问题,鸡兔同笼,行程问题,和差倍比,顺逆水,空瓶换酒,周期等模型练会练熟,考试的时候能在15min做出来7个左右,就差不多了。20.有朋友问我,如何提升行测做题速度,两个字“熟练”,我们刚学开车转弯的时候,需要刻意去记住“观察前方路况、打转向灯、减速、转方向、鸣笛”这一系列动作,熟练了,就会成为潜意识反应,根本不用去想,行测就是要练习到潜意识状态,解题速度才能快速提升。21.行测复习资料太多不是好事,因为我们不愿意沿着一条道一直往上攀登,往往在刚出发一段时间、走到半山腰、快要登顶时折返回来另选他途等,其结果是始终没有看到山顶的风景,请记住,认住一份资料,多学几遍,然后扔掉,埋头练习,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课程都没有进步?是因为缺乏练习实践啊。22.看教材有用吗?有的说效率低,直接上视频,但师兄觉得,教材还是有必要看的,听视频确实容易理解,因为讲解人已经通过语音把规范性文字转换成更易理解接收的信息,但话说回来,无论行测还是申论,理解能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看教材无疑会训练提升强化这一块能力,看教材就如同扎马步,基本功扎实了,才能更熟更快答题,行测复习,就是怕浮躁贪快。申论23.申论不是语文考试,不是比拼文字功底,我国考申论75,隔壁北大小姐姐高考语文130平时讲话出口成章然鹅国考申论不到70,不是因为我能力比她强,是因为她方法不对路,毕竟人家行测85,我把右手练废也达不到那高度。24.申论小题是得分关键,也是真正能拉开差距的地方,就国考来说四道题每道题漏一个点,最后可能就产生8—10的差距。25.申论大作文咱们不是pk写作功底,也不能完全按照机关行文要求来,考场上没有时间精心构思打磨,只能一次成型,所以训练“一次成型”能力很重要。要想又好又快写出文章,考前必须要提前准备一些写作思维和表达,开头和结尾大概能有350字左右,这个思路模式和常用表达是可以提前准备的,考试的时候直接套上去就可以啦,中间部分需要耗费精力较多一些。比如,我当时考试的时候就用了这么一个平时积累的结尾: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只要发挥好XX的力量,XX的力量,XX的力量,并统筹规划,防止单兵突进、畸重畸轻,必能将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XX这匹“千里马”也必将蹄疾而步稳地奔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26.不要迷信申论考前押题,去年真题拿出来,让命制押题卷的“大神”现场写,他得的分数不一定比你高,以前真题研究不透彻,还去追求这些噱头,背道而驰。27.归纳概括是所有题目基础,搞定归纳概括,就拿到了八成以上分数,其他题型都是这类题目的变形或综合,所谓归纳、概括,一定是基于材料的,忠实材料原词原句原短语最重要,如果遇到材料原文实在口语化表意不明情况,需要结合积累做加工。28.综合分析题让我们分析原因或者其他要素,这个分析过程其实材料作者已经帮我们完成,“原因”要点他们提前埋在材料里面,只要我们识别出来即可,所以,题干改为“请根据给定资料,“识别”XXX原因”,这样理解更直接更好把握。29.申论对策提出题更多是在玩文字游戏,题目要求有针对性,潜在意图告诉我们提出对策时要针对问题中的名词提,比如针对“消防通道被占用”,提出对策必须要包含“消防通道”四个字。30.申论贯彻执行题的答案依旧源自材料,只有个别地方需要自己加工或者创作,做完每道题,问下自己,哪里不是忠实材料写出来的答案,具体有几个要点,经常这样比对下,材料意识才会越来越强。31.有同学纠结如何区分“某个要点是问题还是原因还是危害?”。先来看这个问题,我直接问你如何区分“”XX是爸爸?是丈夫?还是儿子?”,你肯定答不上来。因为爸爸、丈夫、儿子这些身份都是相对的,你是可爱baby的爸爸,是妻子的丈夫,是父母的儿子,看到没有,这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谁你扮演着什么角色,刚才提问也一样,一个要点归属于“问题原因危害”具体哪个层次,得看题干要求、在材料中相对于哪个对象,角色/层次定位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老是用固化的思维去学申论,用绝对的理念去理解相对的事物,那是行不通的。32.练字意义很大,阅卷老师没办法通过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发现你优秀的内核,把字一笔一划写工整,整套试卷提高5分没问题。33.关于申论答案,大机构对外发布的申论答案,特别是几十元书上的那种(主要是做宣传用,据说每年教材教研印刷要亏几千万),跟几万元高端班的答案不一样,所以你会觉得通过网上的答案反推作答思路有些凌乱甚至冲突,免费的永远是最贵的。我们没有钱都去报那种高端班,但千万不要再偏信一家机构的答案,多找几份多做对比,找共性摸规律就能更接近本质,不要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一家机构,要找到彼此的异同点,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差别,到底哪一家才更值得信赖更有道理。面试34.面试不是比谁更会唱高调,更会背语录讲话,练习多了表达自然流畅了,最后比拼就是思维,思维的广度深度高度才是后期训练的重点。35.面试不同类别不同省份不同系统组织形式、命题侧重都有差别,开始复习时,要穷尽所有资源搜集考情,比如面试形式,常考题型,这一块比较确定了,才能有的放矢去努力。36.面试官都是中层以上干部,觉悟都是比价高的,大家来当考官,都是怀着一颗伯乐心态,所以大家不用太紧张,把当做展示自己的平台,努力把最真实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37.如果你面试抽签抽到了前三号,提醒自己没有所谓的死亡签,前几位小伙伴的分数一般先打在《面试评分平衡表》上,等到考官能把握尺度了,才会往《面试评分表》上誊写,无论几号签,放手去答题最重要。38.套路本身也是一种路,正确的姿势是先学习套路再摒弃套路,你连套路都没玩过,如何形成基本答题思路?如何识别“套路”?如何更精准把握本质反“套路”?不要一上来就被所谓的反套路噱头牵着走。39.面试是较为正式的交流,本质上跟我们和同事朋友平时交流差不多,一个受欢迎的观点分享者往往有两大特质,一个是要有料,一个是让人感觉舒服,面试亦是如此。40.面试答题的流畅感非常重要,流畅通顺不一定能拿高分,但是不流畅一定拿不到高分,一开始答题的时候都会卡壳,即使让资深公务员作答也会卡,但是练习100题以后,基本上就可以克服了。41.面试水平高低和平时是否擅长表达关系不大,面试讲话要“有逻辑、有观点、有内容、有亮点”,做到“四有”并不容易,唯有刻意反复练习才能有质的提升。42.进了侯考室没必要跟对手交流,因为是竞争关系,有的对手会故意报错分或麻痹扰乱别人心智,这时候沉着冷静去翻看笔记、在心里默念答题更有用。43.面试答题时,如果一不小心说错了,继续往下讲,不必介怀,只往前看不患过往,有时候我们念稿子都能念错,何况是临时发挥呢?平时训练严格要求,上了考场放松心态,方能发挥出最佳水平。44.面试遇到难题不必紧张,难题对谁都一样,尽力平稳心态发挥好即可,即使所有人都答偏了,希望你是矮子里面的那位将军。体检政审45.体检虽然是排除重大疾病,但也不可不重视,除了饮食清淡注意休息以外,最好做个预检,心率失常、血压偏高、转氨酶高、尿蛋白高等是经常出现的小问题,如果预检发现异常,可以用针对性用药物控制下,或者说心里有底。46.政审一般是走形式,现在对档案审核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缺材料,尽量按照要求来补,最容易缺的是劳动合同、党员材料、学籍资料等,尽力补齐就可以了。
公务员考试会看监控吗 ♂
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形式,江苏省考试要在指定的地点,有指定人员进行监监,考教师全程有监控防止作弊,保保证所有考生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水平,以便取得真实的考试成绩
公务员考试会看社保吗 ♂
本地,国考是会查社保的。在公务员的资格审查环节和政审环节都会对是否缴纳社保进行核实,公务员政审会查社保。通过查询社保记录,用人单位判别考生为应届生身份或是社会人士身份,以此作为定岗定级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特定岗位只允许应届毕业生报考,一旦考生具有社保记录,不允许报考。政审流程考生填写《考生情况登记表》确定自己进入了考察,考生要向招考单位提交网上下载的《考生情况登记表》,表格中,需要如实填写本人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便于政审人员考察了解。
公务员考试会看第一学历 ♂
国考面试会看第一学历吗当然会看公务员考试会看第一学历吗 ♂
不一定。
大部分职位要求第一学历是全日制本科,要不就是必须具备学士学位,间接限制了第一学历,但也有很多不做要求,报考时候参考招考职位表就可以。
公务员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报考流程:
1.浏览报考信息(考试公告、考试大纲、职位条件一览表)
2.选定职位(专业上有疑义,可咨询所报单位)
3.开始网报
(1)登陆网报网站及页面
(2)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照片
(3)等待审核
(4)审核通过后网上缴费
(5)报名成功
考试时间:
2002年起,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工作的时间被固定下来,报名时间在每年10月中旬,考试时间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周末。
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由各地自行决定并组织实施,部分地区每年在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考试,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只考一次,省级以下公务员主管部门不组织开展公务员考试。
标签:考试 公务员 如果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