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找找“主题词”1(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异曲同工”与“殊途同归”真的“同”吗 ?1)

[本站 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找找“主题词”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异曲同工”与“殊途同归”真的“同”吗?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本文导读目录:1、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找找“主题词”12、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

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找找“主题词”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异曲同工”与“殊途同归”真的“同”吗 ?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找找“主题词”1

2、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异曲同工”与“殊途同归”真的“同”吗 ?1

3、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火眼金睛”看出作者“言外之意”1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找找“主题词”1

  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着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A.《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B.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

  C.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D.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审美观存在区别

  【解析】A。文段主要讲述了法国人对与中国人喜欢茶花女的看法,然后指出《茶花女》这一文学作品在法国的认可度不高而在中国却能流行,是因为生逢其时,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所以文段的主旨就是《茶花女》这一文学作品在中国流行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A选项是对题干作者观点的同义转述,保留。B选项对文学作品的喜好,扩大了范围,文中特指《茶花女》这一文学作品,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味体现不出来,排除。C选项文学作品扩大范围,并且文中只是说明中国人喜欢《茶花女》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不能得出评价文学作品就要结合诞生的时代背景,排除。D选项讨论的是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审美观不同,而文段只是在说明对于《茶花女》这一文学作品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喜好不同,审美观推断不出,排除。这道题我们也可以根据主题词筛选法得出答案,文段的高频词即主题词是《茶花女》,只有A选项含有主题词,故本题选A。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异曲同工”与“殊途同归”真的“同”吗 ?1

  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_______,两者都告诫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事物发展结果往往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_______,从而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殊途同归 变化

  B.大同小异 变异

  C.异曲同工 偏差

  D.不谋而合 歪曲

  【答案】C。

  【解析】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指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根据下文中的两者都可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说法不同,但表达的用意是一样的。A殊途同归侧重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题干只是两句话的说法不同,而不是方法不同,排除。B大同小异侧重大体相同,略有差异,题干没有涉及差异,排除。C异曲同工侧重不同的言论达到同样好的效果,可以体现出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的意思,符合。D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一般用于人之间,用在此处不合适,排除。

  来看第二空,要填的是初始条件极其细微的改变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具体什么样的结果呢?由题干极其细微的改变到极大差异可知,从初始条件的变化到最后结果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验证C偏差指工作上产生的过分或不及的差错,程度较轻,能够体现比极其细微的改变大、比极大差异小的变化,符合,故选C。

  通过以上的题目,相信大家对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两个成语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平常我们也可以把易错成语拿出来多比较比较,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火眼金睛”看出作者“言外之意”1

  科学素质是公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我国仅为6.2%。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科普方面的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服务的机会明显偏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B.全社会应关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C.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公民科学素质上存在差距

  D.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强调了科学素质对公民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接着通过与发达国家做对比,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比例低、不均衡的问题,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要解决公民科学素质比例低、不均衡的问题,即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A选项符合,保留。B项的全社会关注不能解决公民科学素质比例低、不均衡的问题,排除。C、D两项仅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排除。故本题选A。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找找“主题词”1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异曲同工”与“殊途同归”真的“同”吗 ?1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找找“主题词”1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标签:国家   公民   素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考路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k6./wenda/20959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