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锦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浅谈经典力学体系1)

[本站 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锦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浅谈经典力学体系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本文导读目录: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锦1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浅谈经典力学体系13、事业单位公共基…

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锦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浅谈经典力学体系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锦1

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浅谈经典力学体系1

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GDP和GNP1

4、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信息不对称1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锦1

  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一)造纸术

  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 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2.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作植物纤维纸。

  (二)印刷术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2.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三)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

  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四)火药

  1.唐朝时《真元秒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北宋时火药已经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宋仁宗时成书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许多火器的制作方法。

  3.宋代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二、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1.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的记历分法,流传至今。又称阴历、农历等,与黄帝历、颛顼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夏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

  2.春秋:《春秋》中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元。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3.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历史上将甘德与石申并提,将二人的著作合称为《甘石星经》。甘德,齐国人著有《天文星占》八卷、《甘氏四七法》一卷。石申是魏国人,晚于甘德,著有《天文》八卷、《浑天图》,为先秦浑天思想的代表作。

  4.西汉:武帝时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时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

  3.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5.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6.我国是最早记载日食的国家,《尚书》可查证。辰弗集于房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记载日食的内容。辰,指的是日月;房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房宿,弗意思为捆绑。意思是日月集合于房宿,于是便发生了日食。

  7.大明历,是由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也称甲子元历。在历法中,祖冲之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是中国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365.24231481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

  8.《大衍历》亦称开元大衍历,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参考《九执历》而撰。《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9.郭守敬是元朝最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历法方面最杰出的成就,是根据大量观测的资料,编制出了新历法《授时历》,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授时历》推算极精,以365.2425天为一回归年,如果以小时计算,是356日5时49分12秒,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二十六秒,经过三千三百二十年后才相差一日,同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即格里哥里历)的一年周期相同,但是却早于格里哥里历三百年,他所创造的简仪是世界闻名的天文测量仪器。

  三、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1.西周:勾股定理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 一千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4.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

  四、建筑

  1.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五、知识点整合

  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 2137 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 365 又 1/4 天,采用 19 年 7 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 1600 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 1700 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 365.24231481 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 50 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隋唐时期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 2500 颗。他在 1280 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 365.2425 日为一年,比公历早 300 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22.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浅谈经典力学体系1

  经典力学体系中包含四个内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实际的例子就可以体现惯性定律。比如汽车行驶时突然刹车,乘客身体会向前倾。这是因为本身车在前行,车座和人的身体存在摩擦力,在摩擦力的带动下,车在走,人也在往前跟着运动,人的身体就具有了和车速一样的速度。但是当车突然停下来,而人已经具有了之前的速度,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就会往前倾。理解了前面的内容,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身体会向后倒道理也是一样的。因为惯性定律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会保持前序的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首先需要明白概念中加速度的意思。在基础的概念中,我们一定知道速度。距离除以时间。加速的是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概念中涉及合外力和加速度,如果用公式表达,那为F=ma(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第二运动定律主要揭示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第二定律最主要可以准确判断物体超重与失重的状态。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公式:F=-F’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例子。比如滑雪的时候我推你,我也会后退。射击时,子弹中的火药爆炸气体膨胀给子弹一个作用力而射击者也会受到反作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坐力。火箭升空,火箭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升空。

  4.万有引力:任何两个质点都存在通过其连心线方向上的相互吸引的力。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当初牛顿看到苹果落在地上,就产生了疑问为啥不往天上飞,经过科学推演,分析得出了地球对地球上的物体都存在巨大的吸引力。在此背景下提出万有引力。所以不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人都会牢牢站在地上。之所以八大行星围绕着太阳转,也是因为太阳对行星有巨大的吸引力。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GDP和GNP1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学常识是避不开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很多经济学名词都属于易混淆知识点,如果没有对这些名词理解透彻的话,在做题中很容易被出题人的思路影响,出现混淆。例如,在做题过程中,很多学员常常将GDP和GNP搞混,导致选择错误。然而这二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做区分:

  1.概念不同

  ①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等于所有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之和;

  ②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等于所有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

  2.计算口径不同

  ①GDP计算采用的是国土原则,即只要是在本国或该地区范围内生产或创造的价值,无论是外国人或是本国人创造的价值,均计入本国或该地区的GDP。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一般采用生产法计算GDP,共分为四项: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②而GNP计算采用的是国民原则,即只要是本国或该地区居民,无论你在本国或该地区内,还是在外国或外地区所生产或创造的价值,均计入本国或该地区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生产税和进口税扣除生产、进口补贴(来自国外的净额)+雇员报酬(来自国外的净额)+财产收入(来自国外的净额)

  在具体的做题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类似区分名词含义的情况,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弄懂二者是什么含义,有什么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多做题进行自我总结,找到其中的规律所在,这样才能做到又准又快多拿分。

  例题:

  1.(判断)GNP值可能高于GDP值,也有可能低于GDP值。( )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本国国民所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从区别看,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即不论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凡是在本国国土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都计算在内。从联系看,国民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外净要素收入(NFP)之和,即:。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本国居民在外国的要素收入,减掉外国居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可以为正,也可为负。因此,GNP可能高于GDP,也可能低于GDP。故本题说法正确。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信息不对称1

  一、知识介绍

  信息不对称,又称信息不完全,是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信息不同。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

  1.逆向选择。这类现象在二手市场比较常见。如,一个二手车交易市场,有五辆质量很差的二手车,都标价两万元;一辆质量不错的二手车,标价五万元。这时我们假设交易市场的信息并不充分,来光临的顾客并不知道这辆五万元的二手车是质量不错的,那么大家都认为这些车都是快要报废的残次品,就不会有人去搭理这辆五万元的车。那么长此以往,有价格优势的残次品就有可能卖出去,而这辆质量相对较好的车就会被淘汰出市场,即优汰劣胜,这与优胜劣汰的市场基本规律背道而驰。逆向选择的产生是因为在交易之前,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因此这是信息的事前不对称而引起的。逆向选择的解决办法是进行信息公开,使买卖双方都能对产品的质量做一个尽可能完整的了解。

  2.道德风险。这类现象在保险行业比较常见。如,美国一所大学的大学生曾经进行过这样一次创业: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该大学的自行车被盗率在大约百分之十,他们决定做一笔保险生意,即自行车被盗险。经过计算,他们发现当将保费定为标的额的百分之十五左右时,能保证获得最大的利润。他们陆续卖出了一定数量的保险,但过了一段时间,创业者们却惊奇地发现自行车被盗比迅速提高到了百分之十五以上,他们也因此赔了本。这是因为当保险购买者购买了保险之后,就放松了对自行车的保管,没有很好地履行对于自己财物的保管义务。因此导致被盗案件频发。这个案例就是很典型的因为道德风险而造成的市场失灵。保险提供方并不知道被保险方没有尽到妥善保管自己财物的义务,就稀里糊涂地把赔偿金交了出去,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均衡。道德风险的产生是因为保险交易完成之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因此这是信息的事后不对称而引起的。解决道德风险的办法是通过立法等手段规范买卖双方的行为,要求买卖双方都需谨慎地尽到自己的义务,并要求双方都有向对方如实陈述实情的义务。

  二、例题展示

  在二手车市场中往往会出现质量差的二手车能被较快的卖出去,而质量好的二手车滞销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现象。

  A、信息不对称

  B、公共物品

  C、垄断

  D、外部性

  【答案】A。解析:信息不对称,是指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不同的现象,往往会导致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即坏的商品把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故本题答案为A。

  三、考察形式

  记忆性题目。以背诵识记性为主。多在公共基础知识非法部分经济模块进行考察。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锦1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浅谈经典力学体系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锦1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标签:科技   公共   最早   信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考路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k6./wenda/17348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