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17公务员考试行测分值的知识,其中也会对17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4、17公务员考试题
17公务员考试行测分值 ♂
1. 联考常识判断分值 联考常识判断分值 1.联考行测分值是怎么分布的 官方没有公布具体的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联考行测分值分布,只能结合以往考试情况大概估计。 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各题型分值分布如下: 行测常识判断分值分布:考查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常识,总共20道题,每题分值在分左右。行测言语理解分值分布:选词填空20道题,片段阅读20道题,总共40道题。每题分数在至分左右。 行测判断推理分值分布:定义判断10道题,图形推理5道题,类比推理10道题,逻辑判断10道题,总共35道题。每题分数在至分左右。 行测数学运算分值分布:总共10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行测资料分析分值分布:分为三份资料,每份资料有5道题,总共15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2.国考中常识判断部分占多少分值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各部分分值 满分100 1、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分,共计24分;2、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3、判断推理部分,总共3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分,演绎推理每个题目分,共计分;4、常识部分,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分,共计分;5、资料分析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申论 满分100分值越高的题目得分难度越大。数学题不是很难但做起了很耗时,毕竟要1分钟一题数列题和中学应用题,这就有速度要求了。资料分析因为放在最后,基本没剩下多少时间,得分率通常比较低。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3.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分值大不 常识题一般是分一个。20题左右。也就是10分这样的常识题。占比10%左右。 行测分值分布: 数学计算:1分/个 言语理解:分/个 定义判断:分/个 逻辑推理:分/个 类比推理:分/个 图形推理:分/个 常识:分/个 资料分析:1分/个 公务员考试行测分值历年会根据其题目数量及难度进行调整,以上仅供考生参考。 4.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常识判断历年题型题量占多少 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包含9类题型,分别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学运算、数字推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 行测各部分分值(以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具体如下: 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5题,每题分,总计28分; 数学运算:共10题,每题1分,总计10分; 数字推理:共10题,每题1分,总计10分; 图形推理:共5题,每题分,总计分; 定义判断:共10题,每题分,总计6分; 逻辑判断:共10题,每题分,总计6分; 类比推理:共10题,每题分,总计5分; 常识判断:共25题,每题分,总计分; 资料分析:共20题,每题1分,总计20分; 总体量为135道,总分为100分。参考文献:。 题联考行测各题分值是怎么分布的 1. 省考和国考是有区别的,而且各省的分值标准也是不同的,每年也是有区别的。公务员考试行测有著名的“三不公布”原则:题目不公布、答案不公布、每题分值不公布(除广东、辽宁等极少数地区公布行测每题分值外,地方公务员考试均遵循这一原则)。 2. 至于行测的分值,有两种说法,仅供各位参考:第①种说法:行测分值分布是:数字推理每道题目是分/题,语言理解分/题,判断推理题(图形推理分/题,演绎推理分/题,定义判断分/题),常识分/题,资料分析分/题)。第②种说法:各部分行测分值不同,等到考试结束后,根据考生水平决定的,如果都好,那难题的分值就加大,反之,同样。 中国公务员正规统一都叫国家公务员,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是国家公务员,具体才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地方国家公务员。公务员考试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形式: 1.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 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 中央和地方考试单独进行,不存在从属关系,考生根据自己要报考的 *** 机关部门选择要参加的考试,也可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中央公务员考试和地方考试性质一样,都属于招录考试,考生填报相应的职位进行考试,一旦被录取便成为该职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公务员政策可参看国家公务员网的相关政策。 6.山西省联考试题行测各类题型分值是多少 如果是参加多省联考,按照去年的试题结构,分值分布如下: 一、常识判断20题,每题分,共10分; 二、言语理解40题,每题分,共36分; 三、数量计算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判断推理题共30题,其中图形推理10题,每题分,共6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10题,每题,共8分;逻辑判断10题,每题1分,共10分。这三项的总分为24分。 五、资料分析20题,每题1分,共20分。 希望能给您一点帮助。据说公务员考试几乎没有人能在两个小时内把所有的题目有效做完,所以您一定要学会取舍,把自己拿手的和分值高的尽量全部收入囊中,对于没有把握的,要坚决放弃,事实一再证明,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即使花了很长时间,得到的答案最终99%都是错的,聪明人,明白了我的意思了吗?!祝咱们好运。 7.省考考试中哪部分分值最大 省考行测部分是120分,具体每个模块的分值不确定。以下仅供参考: 常识判断分值分布:考查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常识,总共20道题,每题分值在分左右。行测言语理解分值分布:选词填空20道题,片段阅读20道题,总共40道题。每题分数在至分左右。行测判断推理分值分布:定义判断10道题,图形推理5道题,类比推理10道题,逻辑判断10道题,总共35道题。每题分数在至分左右。行测数学运算分值分布:总共10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行测资料分析分值分布:分为三份资料,每份资料有5道题,总共15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省考申论部分150分,分值100分。
17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 ♂
105.隔项观察,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以及所求的第七项,是奇数比例第增,递增倍数分别为3,5—7,故此第七项为105.第二项,第四项,第六项偶数作差递增,递增差分别为6,8。
17公务员考试面试时间 ♂
202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的面试时间是6月3--4日。全省面试定于6月3--4日举行。5月26日前,各市及县(市、区)根据报考人员的笔试成绩,在省确定的笔试合格分数线以上,按招考公告规定的比例,在各职位中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能测评或面试对象。参加体能测评或资格复审、面试的时间及地点,通过适当方式通知考生。5月27日,省里统一组织人武专干及人武专干学员考生的体能测评。报考人员近期要经常关注“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并保证手机等通讯工具畅通,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及后续工作安排。报考法院、检察院、公安、林业、司法行政等系统人民警察职位的,面试前要先进行体能测评。体能测评按《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暂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48号)执行。体能测评30周岁(含)以下与31周岁(含)以上的测试标准不同,以体能测评开始第1天为年龄的计算节点。
17公务员考试题 ♂
1.【解析】C。 C项表述不正确,因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并非唐代杜牧的名句,而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其它选项表述正确,因此本题选C。 2.【解析】A。 A.禅让制:传说时代的王位继承制度,“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禅让”又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谓天子禅位于外姓,如尧让位于舜。题目说的是人才测评方式,而A项是王位继承制度,A项与题意不符,错误。 B项察举制,汉代的人才选拔方式“察孝廉、举秀才”。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B项正确。 C项科举制是指即分科取士,采取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C项正确 D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选拔任用人才的主要方式,中正官依据士人的家世德才来评定品级,据此来任用。D项正确此题是选非题,选择A。 3.【解析】 D。A选项错误,标语地点在拐弯处不合适,同时标语过长无法起到警示作用;B选项错误,标语为乱扔垃圾,而公共绿地不仅需要大家不乱扔垃圾,同时还需要提示大家爱护绿地的花草;C选项错误,超市无权偷一罚十,标语内容不合法;D选项正确。 4.【解析】 A。A表述正确,A选项门环惹铜绿属于化学反应,门环中的铜、水、空气的氧气、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一起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绿色的碱式碳酸铜,俗称“铜锈”。 B选项汪洋变赤潮,赤潮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C选项化蛹成蝶是蝴蝶的发育阶段,属于生命现象。 D选项青苔是水生苔藓植物,色翠绿,生长在水中或陆地阴湿处,属于生命现象,所以选择A。 5.【解析】 A。A表述正确,A选项门环惹铜绿属于化学反应,门环中的铜、水、空气的氧气、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一起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绿色的碱式碳酸铜,俗称“铜锈”。 B选项汪洋变赤潮,赤潮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C选项化蛹成蝶是蝴蝶的发育阶段,属于生命现象。 D选项青苔是水生苔藓植物,色翠绿,生长在水中或陆地阴湿处,属于生命现象,所以选择A。 6.【解析】 B。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区分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繁殖方式可以分为胎生和卵生,按照运动方式可以分为奔跑、飞行、 游泳 等。而题干的分类主要是按照动物的肢体形态进行的划分,其中虎狼、棕熊和狮子都是四足,有脊椎,体表有毛;丹顶鹤、蝙蝠和麻雀都是双足,有翅膀;而黄鳝、蚯蚓和蛇都是长条状无足的爬行动物。因此本题选择B。 7.【解析】 A。A选项焗指的是将锅盖严焖煮,利用蒸汽使密闭容器中事物变熟,如盐焗鸡。对应正确。 B选项煨指食物连同汤水放入密封的瓦坛中,在小火中慢煮致熟的烹调方法。如瓦罐煨汤。对应错误。北方菜系又指食物连同汤水放入密封的瓦坛中,在文火中致熟的烹调方法。而将各种食物混合加水煮是炖。 C选项烩指把饭和各种菜混合在一起烹煮,如烩面。对应错误。 D选项煸本意为是把菜肴放在热油里炒到半熟,以备再加作料烹熟。而将食物放在沸水烫是焯。 8.【解析】 B。A项,钗是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簪是古代发饰,是由笄发展而来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A项对应正确。 B项,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笏并不是餐具。筷也叫“箸”,是夹取食物的用具。B项对应错误。 C项,觥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杯是盛酒、水、茶等的器皿,多为圆筒状或喇叭状,材质多为木、金属、玻璃或陶瓷。C项对应正确。 D项,履的基本意思是鞋的意思,屐是用木头做鞋底的鞋,泛指鞋。D项对应正确。 因此,本题选择B项。 9.【解析】 A。未染色的香肠尤其是生猪肉香肠,在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更红亮,其原因是在发酵时,瘦肉的pH值会大幅降低,也就是变酸,导致肌肉中的肌红蛋白被氧化,里面的血红素发生分解,染红了整根香肠。不过血红素的颜色是枣红,而非鲜红,所以若是看到鲜红的香肠,那肯定是被染过色的。因此,本题选择A项。 10.【解析】 B。花到岭南无月令体现了岭南气候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A选项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体现了事物与人的影响; C选项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体现的是环境对人物心情的影响; D选项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体现的是以闹衬寂,环境孤寂。所以选B。 11.【解析】 C。A选项用湿土包裹保存新鲜土豆,容易使土豆发芽,而发芽的土豆容易使人中毒。做法错误。 B选项用铝制器皿泡制老醋花生,而铝易和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做法错误。 C选项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把铁表面氧化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做法正确。 D选项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生长、产酸,从而制造出酸脆的泡菜。乳酸菌生长不能有氧气的存在,所以要密封泡菜坛,隔绝空气。而其他大部分杂菌(细菌、酵母等),需要在有氧气(空气)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密封泡菜坛,隔绝空气,能防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所以不能用带气孔的器皿。 因此本题选择C。 12.【解析】 D。A项,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A项排除 B项,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与纯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B项排除 C项,焊锡是在焊接线路中连接电子元器件的重要工业原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家电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维修 业和日常生活中。主要指用锡基合金做的焊料。熔融法制锭,压力加工成材。C项排除。 D项,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钛合金因具有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因为钛可以和人骨密切结合,新的骨头可以贴合在钛上,所以钛是最好的人造骨的材料。D项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选择D项。 13.【解析】B。 A项,氟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是形成坚硬骨骼的必需元素,缺氟会造成龋齿。长期饮用会导致人体微量元素氟的过高和氟中毒,同时还会得花斑牙。A选项正确。 B项,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但纤维素并不是植物的主要成分,水才是植物的主要成分。B项错误。 C项,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如果缺锌,会导致发育不良。缺乏严重时,将会导致"侏儒症"和智力发育不良。钙享有“生命元素”之称,是人体内200多种酶的激活剂,使人体各器官能够正常运作。铁元素也是构成人体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成人体内约有4~5克铁,其中72%以血红蛋白、35%以肌红蛋白、0. 2以其它化合物形式存在,因此,C项正确。 D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主要的三大供能物质,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能够为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D项正确。因此,本题选择B项。 14.【解析】 C。C项正确。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1861年-1865年爆发美国南北战争,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五四青年运动发生于1919年。 A项,南朝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式,因此为南北朝并存。正确排序应为秦朝—南北朝—唐朝。 B项,泥盆纪距今约亿—3·55亿年,三叠纪距今约亿—亿年,侏罗纪距今约亿—亿年、白垩纪1. 35亿—6500万年。正确排序为泥盆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D项,《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约,约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00年。《三国志》成书于公元280年,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战争与和平》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创作于1863年-1869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67年。正确排序为《论语》—《三国志》—《战争与和平》—《三国志》。 15.【解析】B。 A项,密府,或秘府,是古代的藏书机构。《隋书·经籍志》记载汉武帝、成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密府”。A项排除。 B项,乐府诗中国古代民歌音乐,原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可见,乐府是当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B项正确。 C项,鸿胪寺,官署名,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主要掌朝会仪节等。清末废。C项排除。 D项,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D项排除。 因此,本题选择B项。 16.【解析】 C。A选项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对应正确。 B选项出自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对应正确。 C选项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南唐后主李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对应错误。 D选项出自岳飞《满江红》。对应正确 17.【解析】 A。A表述正确,内陆国也可拥有并发展海军力量,如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匈牙利等。其他选项表述不正确。 B项表述不正确,因为 按照《联合国宪法》要求,维和部队只能携带轻武器,对冲突的双方起到隔离劝阻、维持和平的作用。 C项表述不正确,当发生超过里氏8级的地震时,国际医疗卫生组织及救援队伍要经过本国领导人的邀请,别国的救援队才可以进入该国领土。 D项不正确,因为核潜艇属于战略潜艇,并非攻击型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是没有装备战略核导弹,不是用于执行战略核打击任务,而主要以各种常规弹头的潜射战术武器为主要武器,用于执行搜索,护航和攻击等任务的核潜艇。与之区别的是战略核潜艇,即装备战略核导弹,主要用于执行战略核打击任务的核潜艇,航母战斗群和水面舰艇编队,为战略导弹潜艇、航母战斗群或海上机动编队扫清航道,以及战略战役侦察、海上护航、破坏敌方交通线等。 因此本题选A。 18.【解析】 A。A项正确。A项中按照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 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周某已满18周岁,持刀抢劫,有可能被判刑。 B项中林某受人胁迫,首次盗窃盗取价值400元的食物。按照我国刑法第28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林某有可能被免除处罚。 C项王某精神病发作,在神志不清时赤手空拳打伤无辜的路人,按照我国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王某不负刑事责任。 D项中张某涉及的是债务纠纷,不属于刑法调整的范围。 19.【解析】D。 D选项橄榄球比赛分为4节,每节15分钟,共计60分钟,与题干相符,且橄榄球在比赛过程中也要求跑位、速度,因此本题选D。 A选项足球比赛时长为90分钟,与题干不符; B选项马拉松跑动距离约为42公里,不可能是千米; C选项篮球的比赛时长,国际比赛规则为40分钟,CBA、NBA为48分钟。 20.【解析】C。C选项“破屋更糟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形容境遇本已十分凄残,却又遭劫难,体现了联系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并非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A选项切牛羊看纹路体现规律性; B选项欲善其事利其器体现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制约; D选项登高山临深渊体现实践。 所以选C。 21.【解析】 C。第一空“冷漠”、“凄清”语义过重,排除B、D项;第二空“不过如此”指只是这样,并不怎么突出,消极色彩,不符文意,排除A项。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22.【解析】D。第一空后文是对其进行解释说明,后文两个分句“从武陵边镇来到乌江边的县城”,“从乌江来刀长江边的涪陵区”,表明作者走了多个地区,“辗转”指中间经过许多人或地方,正和题意,初步锁定D项;“迁徙”指迁移;搬家,跟后文并无呼应,排除A项;“游走”指短暂的在一个地区,后文没有短暂之意,排除B项;“流连”指依恋而舍不得离去,文中没有不舍之意,排除C项;再看第二空,前文呼应“小河的人”、“小河的边民”,后文的“到了沿海”、“到了内地”,可知填入“漂流”符合文意,“漂流”指漂浮流动,含有漂泊,行踪无定之意。综上此题答案为D项。此题易错项为A项,对比A、D项,第一空“迁徙”和“辗转”都有迁移之意,但辗转更符合后文的多个地区的描述,第二空“漂泊”和“漂流”都有无定所之意,但“漂流”更能呼应前文多次出现的“河边的”,综上此题答案为D项。 23.【解析】 A。文段前文描述了我国现在作品低俗的现实问题,再后文的“谨防……”,故第一空呼应上下文应该表明要应对之意,首先排除B项和D项,文段并没有“全民”和“全线”的语境;“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严防死守”侧重于“防守”,前文“令人愤怒”说明我们不仅要防守更要积极应对,故排除C项,此题答案为A项。 24.【解析】 B。第一空主语是“月光、蝉鸣与稻香”,“平凡”指能力和价值平常,侧重于不奇特、无特色,不符文意,排除A项;“常见”与“蝉鸣”搭配不当,排除D项;第二空,“安然”指平安无事地,安静地,“淡然”指不放在心上,不经意;淡泊一切名利,根据后文的“词句变得安详平安”可知,“淡然”更符合文意,故此题答案为B项。 25.【解析】D。第一空后文“更”,表示递进关系,第一空应该与“放飞梦想”语义相近,倾向一致,“遨游”指远游;漫游,不符文意,文中没有安闲自在漫游的语义,排除B项;第二空,主语为“热情”,“荣归”指光荣地归回,搭配不当,排除A项;“恢复”指使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并没有初始状态的“平静”,排除C项;“翱翔”在空中( 常指在高空)飞行或盘旋,经常用于用于描写有志气的人,跟后文的“放飞梦想”呼应,故此题答案为D项。 26.【解析】 A。根据后文“但……”可知第一空批评的是现在文学中的不好现象,“荒诞不经”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无理取闹”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指故意捣乱。两词语义过重,排除B、D项;“偏激”指思想、言论等过火,不适当;语义较重,跟前文的“不是一眼看得出来的”不符,排除C项。综上,此题答案为A项。 27.【解析】B。第二空根据后文“所以……打败竞争对手”,可知第二空一定要体现巢的作用大才可以,“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代表”能显示同一类事物共同特征的人或事物,三个词都仅仅有“体现”的含义,并没有促进作用,“彰显”指鲜明地显示。符合文意,故此题答案为B项。 28.【解析】 D。本题答案为D。本题考查考生对虚词的掌握与运用。从第一个空来看,原文表述的是“被认为”,且后有转折,所以转折前只是道义上的认同,而非十分确定的“无可辩驳”、“实至名归”、“名正言顺”。因此,本题答案为D。 29.【解析】 A。本题答案为A.整合刚愎自用。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词和成语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本题从第二空入手较快。“是……,而不是……”这组关联词表示前后意思相反,前面说“从不同社会思潮中汲取智慧”,后面用“刚愎自用”正是是强调自负,不听取其他意见。把“整合”带回原文,合适。所以本题答案为A。 30.【解析】 C。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理解、分析与运用的能力。所填空与“扬长避短”相对应,意思上应该构成同义或近义,比较四个成语,“激浊扬清”构成及意义与其最相匹配。本题答案为C。 31.【解析】 A。本题答案为A 感悟勾勒探讨。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词的掌握与运用。从第一个空来看,感悟指有所感触而领悟。领悟指体会,解悟。感受指感官侦测到外境的能量变化,于个体内在所产生的生化反应。领会指领悟了事物中蕴涵的道理并对其深有体会。与先贤思想搭配,“感受”不合适。第二空,与“基本框架”搭配,应该是“勾勒”,排除BD。第三空,探讨核心问题符合语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感悟勾勒探讨。 32.【解析】D。本题答案为D。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词的理解、分析与运用的能力。由第一个空来看,需要与“共识”形成谓宾搭配,“发展”、“汇集”不能搭配,可排除A和C。从第三个空来看,“荒废”与“时机”不能搭配,排除B。本题答案为D。 33.【解析】 A。本题答案为A。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掌握与运用。所填空需要与大自然形成搭配,观察四个成语,“精雕细刻”、“巧夺天工”都不能与大自然搭配,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类的技术精湛。而“匠心独运”是用来形容人的。而“鬼斧神工”与大自然属于惯常搭配。所以本题答案为A。 34.【解析】C。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词的掌握与运用。从第一个空来看,沉默指人不发表言论;沉沦指沉溺、陷入;沉寂指没有任何消息;沉凝指凝滞、不流动。文中说神经网络算法在过去没有任何消息,选“沉寂”最合适。第二空,模拟指对真实事物或过程的虚拟,符合语境。第三空,反馈结果符合搭配。选择C。 35.【解析】B。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和实词的掌握与运用。从第一个空来看,比肩同行指两人一起同行,或可以共同进退、同甘共苦。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不分轩轾指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相提并论、等量齐观一般用于否定句。排除AC。而相提并论对提及的事物有好坏比较,等量齐观没有这层意思。因此,本题答案为B。 36.【解析】 B。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境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是”后面文字看,强调的是大连人能够接受、保留外来事物,比较四个选项第二个空的几个备选词语,只有“开明”能够匹配,因此选择B.理智开明。 37.【解析】本题答案为A。本题考查考生对虚词的掌握与运用。从第一个空来看,“还”表示对目前情况的客观陈述。“却”表示转折。“也”表示补充说明。“并”一般后面直接加“没有”,可以确定答案为A。因此,本题答案为A。 38.【解析】C。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理解、分析与运用的能力。本题从第二个空入手较快。文中语境是在谈法律与道德需要配合,而最后一句说到道德不立,那么法律只能独自起作用,因此应该是“独木难支”。将“左支右绌”带回原文,符合。因此本题答案为C。 39.【解析】 A。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掌握与运用。从第一个空来看,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很明白。无庸赘述指用不着多说。昭然若揭指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显而易见指事情非常明显,容易看清楚。根据语境,可以排除C。第二个空,“不幸得脸盲症的话”,并不会羞愧,排除D。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与原文不符,排除B。因此,本题答案为A。 40.【解析】 A。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词与成语的掌握与运用。从第一个空来看,需要与“被自己的知识”形成搭配。“羁绊”通常搭配感情;“钳制”强调强制性,由此可以排除B羁绊怅然若失、C钳制呆若木鸡。从第二空来看,“可是”前后形成转折,前面强调“最自然的”、“早就知道了”,后面填入“目瞪口呆”正好形成鲜明对比;而“追悔莫及”语义不匹配,排除D禁锢追悔莫及。本题答案为A。
17公务员考试行测分值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17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17公务员考试行测分值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标签:考试 本题 解析